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引文索引与数据库收录   |   订阅方法   |   学术会议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在线期刊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3年 7卷 2期
刊出日期:1993-04-01

加工工艺
经营管理
食品包装
世界窗口
应用研究
质量检测
 
       世界窗口
3 我国的肉类加工相关行业——第二届肉类加工设备信息交流会侧记
董寅初;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1
1993 Vol. 7 (2): 3-4 [摘要] ( 104 ) 全文 ( 168 )
       经营管理
4 实行定点屠宰刻不容缓
黎明;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2
<正>不卫生的宰杀,是造成肉食品卫生质量低劣和疫病爆发的重要因素,它严重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并且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如美国,1924年团带毒肉品污染了海员衣物,引起口蹄疫爆发,宰杀了32.5万头牛,2.2万头鹿,损失3.9亿美元.1951—1962年欧洲两次流行此疫,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之巨.另据报道,
1993 Vol. 7 (2): 4-5 [摘要] ( 106 ) 全文 ( 178 )
6 我国食物结构的变化与肉类发展的趋势
韩陆奇;蔡晓雯;刘选芳;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3
<正>一、我国食物结构的变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已达11.6亿,其中大陆人口11.3亿,预计到本世纪末以前就会超过12亿.我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供养占世界21.4%的人口.到1982年,我国人均的膳食能量摄入量已达2485千卡,基本上解决吃饱问题.
1993 Vol. 7 (2): 6-7 [摘要] ( 117 ) 全文 ( 149 )
       应用研究
8 实行生猪宰后分级结算初见成效
侯云山;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4
<正>在猪肉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下,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厂大胆改革传统的经营制度,率先实行生猪宰后分级结算的办法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传统地收购作价给社会、企业造成诸多弊病.实施生猪宰后分级结算提高了收购作价的透明度,不仅有利于提高猪肉的内在质量,而且根除了活猪灌水、掺杂使假、以病猪顶好猪等损公肥私行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
1993 Vol. 7 (2): 8-9 [摘要] ( 97 ) 全文 ( 159 )
10 中间水分肉制品及其微波杀菌技术
岑宁;谢继志;袁东升;罗珍兰;张建良;俞洪;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5
采用分割2号猪肉或剔骨时产生的碎肉与膨化玉米淀粉和大豆蛋白粉原料混合,研制了稳定性好、营养成分容易调整、食感好的中间水分肉制品,其水分活度值AW为0,70—0.75.经微波杀菌后无需冷藏,常温下可存放4个月以上.
1993 Vol. 7 (2): 10-11 [摘要] ( 99 ) 全文 ( 184 )
12 天然富硒香酥肠段的研制
孟宪敏;李燕萍;常麟书;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6
肉鸡肠经分析,百克含硒量为25.2mg,比鸡肉含硒量高近一倍,比其它动物肉硒的含量高4—5倍.最新资料报导,我国72%的地区缺硒.为解决山西省肉鸡饲养场鸡肠大量压库,影响生产周转的现状,我们受该场委托,特设专题进行研究.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优选法筛选最佳配方,设计生产出了天然富硒营养方便小吃——香酥肠段,其质量鉴评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为“很受欢迎”的产品.这既为缺硒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天然富硒食品,亦为肉鸡场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3 Vol. 7 (2): 12-14 [摘要] ( 117 ) 全文 ( 207 )
15 新型复合动植物罐头的研究
李洪军;张荣强;何世龙;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7
本研究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其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加工成复合动植物罐头.该产品是我国第一代天然营养型罐头食品.它富含营养成份和食物纤维,其蛋白质、脂肪、水份、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的含量分别为12~15%、15~20%、50~56%、1~5mg/100g、30~90μg/100g、0.1~0.15mg/100g和0.2~0.4g/100g.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17种以上氨基酸,不含有任何防腐剂和人工合成色素,具有动植物成份互补的特点.
1993 Vol. 7 (2): 15-20 [摘要] ( 92 ) 全文 ( 173 )
       加工工艺
21 肉和肉制品的色泽异常及其预防措施
谢兴坤;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8
<正>本文讨论了引起新鲜肉、重组合肉和加工肉制品色泽异常的原因以及预防色泽异常的方法.一、新鲜肉保色的机理肉品的色泽是消费者在购买肉品时的主要标准.虽然消费者对于不同的肉品的色泽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但是必须与其能购买的某一肉品正常的色泽相符合.例如他们希望所
1993 Vol. 7 (2): 21-23 [摘要] ( 96 ) 全文 ( 346 )
24 肉冻类产品的加工技术
齐晓辉;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09
<正>肉冻类产品是以煮猪皮或食用明胶为基物制成的特色肉制品,胶冻对这类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胶冻的强度取决于明胶的勃卢姆值、明胶浓度、冷却速度、pH值和温度.肉冻类产品具有低脂肪、低热量和高蛋白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制品.肉冻类产品由预煮的肉块和肉冻制成,具有制作简单、造型美观、色泽绚丽、清爽味美等特点,在一些大中城市已逐渐受到消费者欢迎.
1993 Vol. 7 (2): 24-28 [摘要] ( 112 ) 全文 ( 294 )
29 新型肉干制品莎夫羊肉的加工
王卫;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10
通过对传统肉干加工法的改进,将精羊肉加工为新型肉干制品莎夫羊肉,其产品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基础上感观质量得到改善.本文介绍了一般生产条件下莎夫羊肉的加工.
1993 Vol. 7 (2): 29-31 [摘要] ( 82 ) 全文 ( 177 )
       质量检测
32 食品风味分析技术(上)
鲁红军;张燕婉;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11
<正>一、提取技术选择适当的方法,把食品中的风味物质提取出来,这是风味分析的首要步骤.1、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经典的提取技术,它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所显示出的良好的溶解性,从而通过溶剂萃取,达到把风味物质从食品中提取出来的目的.(1)溶剂的选择
1993 Vol. 7 (2): 32-39 [摘要] ( 134 ) 全文 ( 204 )
40 仪器法测肉与肉制品的热量
王绪茂;冯晓红;赵榕;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12
<正>热量是人类维持生命,从事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它来源于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美国联邦政府颁发的“食品商标法”规定,卖主必须在食品商标上标明营养指标,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并将热量值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目前,我国人民告别饥饿,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比.不但肉食品所占比
1993 Vol. 7 (2): 40-41 [摘要] ( 97 ) 全文 ( 157 )
42 利用肉类工业废弃物生产蛋白饲料
郭虹;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13
<正>9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将由温饱型奔向小康,对肉、蛋、奶、鱼等副食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从我国基本国情看,完全靠粮食增产来发展饲养业和满足人们生活消费需求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落后的.为此,在国务院下达的《国家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中,把“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和配合饲料,综合利用各种动植物资源”列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这充分表明,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利用各
1993 Vol. 7 (2): 42-43 [摘要] ( 98 ) 全文 ( 253 )
       食品包装
44 肉食品包装的心理分析
许长鹰; 徐建新;
DOI: 10.7506/rlyj1001-8123-199302014
<正>人们常用“三分产品,七分打扮”这句话来形容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包装对易腐败变质的肉品来说就更不容忽视.由于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肉食企业的商品包装意识较为谈薄,肉食品包装仅仅是为了承载或裹束肉食品而设计的,有的肉食品甚至多年来一直无包装.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商品竟争的日趋激烈和销售方式的发展,
1993 Vol. 7 (2): 44-51 [摘要] ( 82 ) 全文 ( 186 )
编辑部公告
22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22 优秀海报征集-202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与储运产业发展暨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22 聚焦前沿!食品科学领域十大热点科技问题征集开启
22 202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22 诈骗预警-《肉类研究》编辑部敬告作者
22 新刊启动|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动物源食品科学》(英文),欢迎投稿
22 “肉品有益微生物发掘与利用”专辑征稿
22 《肉类研究》专辑征稿“肉类风味与感知科学”|专辑主编刘登勇教授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远程投稿步骤
稿件审理流程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学术不端处理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友情链接
22 中国商业联合会
22 首农食品集团
22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22 中国食品杂志社
22 食品科学
22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
22 乳业科学与技术
22 未来食品学报
22 动物源食品科学
22 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京ICP备15032208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中国食品杂志社《肉类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68
电话:010-83155446/47/48/49/50 传真:010-83155436 电子邮箱: meat_research@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