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引文索引与数据库收录   |   订阅方法   |   学术会议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在线期刊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27卷 7期
刊出日期:2013-07-01

基础研究
加工工艺
专题论述
分析检测
 
       基础研究
1 云南腾冲雪鸡肌肉蛋白质组学研究
廖国周;王桂瑛;程志斌;贾俊静;葛长荣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1
腾冲雪鸡是云南省腾冲县的一个地方优良家鸡品种,具有羽毛洁白、肉骨乌黑、肉质好、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本研究以140日龄腾冲雪鸡为对象,采用双向电泳(DE)分析其腿肌与胸肌中蛋白表达差异,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鉴定腿肌与胸肌中差异蛋白质点.结果表明,经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所获得的肌肉组织蛋白点分布于pH4.0~7.0之间,蛋白点清晰,图谱分辨率较好,其中腿肌中检测到1421±34个蛋白点,胸肌中检测到1329±25个蛋白点,对比分析腿肌和胸肌组织的DE图谱,发现有110个点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腿肌中高表达的点有56个,在胸肌中高表达的点有54个;选取的蛋白质点经鉴定为核纤层蛋白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β-烯醇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肌酸激酶M型、乙二醛酶1、原肌原蛋白1,以及一些假设蛋白和非特征性蛋白.
2013 Vol. 27 (7): 1-5 [摘要] ( 212 ) 全文 ( 287 )
6 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对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句荣辉;黄广学;罗红霞;贾红亮;张松山;李海鹏;孙宝忠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2
研究食盐含量、pH值、温度对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的影响,并主要研究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产肠毒素和不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以及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均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戊糖片球菌(P<0.05),植物乳干菌和戊糖片球菌对不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P<0.05).
2013 Vol. 27 (7): 6-9 [摘要] ( 229 ) 全文 ( 624 )
10 乌珠穆沁羊生长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薛宝玲;王水清;张冬梅;格日勒图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3
采用不同月龄的乌珠穆沁羊骨骼肌中的股二头肌,采取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肉羊生长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规律.骨骼肌用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切薄片.在酸性和碱性孵育液中孵育后,巴比妥钠溶液中冲洗后硫化铵液中孵育.用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股二头肌中Ⅱa型肌纤维百分含量在3、6月龄及12、18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百分含量在12月龄时最高.Ⅱb型肌纤维的百分比在18月龄最高.Ⅰ型纤维在18月龄时含量最低.
2013 Vol. 27 (7): 10-13 [摘要] ( 203 ) 全文 ( 256 )
       加工工艺
14 软枣猕猴桃粗蛋白酶嫩化牛肉工艺优化及其嫩化机制
王海丽;隋苗苗;崔明勋;姜成哲;牟柏德;李官浩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4
研究了软枣猕猴桃粗蛋白酶提取及对牛肉的嫩化效果,对酶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牛肉嫩化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并进一步通过L9(33)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嫩化工艺并且通过测定其显微结构阐明其嫩化机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粗蛋白酶的比活力为2098U/mg,对牛肉的剪切力、烹饪失水率和持水力均有影响,有较好的嫩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软枣猕猴桃粗蛋白酶对牛肉嫩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05%、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1.0h,影响因素次序为:处理温度>酶用量>处理时间,蛋白酶处理后的肉样和未处理的肉样相比肌原纤维直径变小,密度变大,小片化指数变大,其Z线断裂,肌间隙变大,肌间质增多,肌节长度变大,嫩度增加.
2013 Vol. 27 (7): 14-19 [摘要] ( 267 ) 全文 ( 499 )
20 响应面法优化红外制备高凝胶性血浆蛋白粉工艺
凌云霄;江城;郑娟;陈海龙;吴启韵;姜绍通;蔡克周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5
选取麦芽糊精作为羰基供体,采用红外处理诱发血浆蛋白粉与麦芽糊精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提高血浆蛋白粉凝胶特性.首先以血浆蛋白粉的溶解性、凝胶性以及色差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红外处理时间、温度以及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对血浆蛋白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血浆蛋白粉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优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红外温度92℃,红外时间17min,麦芽糊精添加量0.56%,测得其凝胶强度为175.52g/cm2,凝胶强度较对照组68.57g/cm2提高了1.56倍.
2013 Vol. 27 (7): 20-25 [摘要] ( 194 ) 全文 ( 542 )
26 不同熬制方法对鸡汤品质的影响
杜华英;叶慧;高国清;徐明生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6
为探讨鸡汤的加工工艺与鸡汤品质之间的关系,以乌黑鸡为原料,分别用砂锅煲汤、高压煮制和常压煮制的方法,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加工鸡汤,研究其感官品质、氨基酸态氮含量、总氮含量、pH值和嘌呤核苷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煮制时间下,砂锅煲汤感官品质最佳,氨基酸态氮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最高,总氮含量与高压煮制时相当;相同煮制方法条件下,煮制时间最长的实验组感官品质最佳、氨基酸态氮含量、总氮含量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最高;不同煮制时间和煮制方法对鸡汤pH值无显著影响.实验得出煮制鸡汤的最佳方法是砂锅煲汤60min.
2013 Vol. 27 (7): 26-29 [摘要] ( 312 ) 全文 ( 1223 )
       分析检测
30 乌珠穆沁羊生长过程中食肉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梁图雅;额日克古丽;格日勒图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7
为了解自然放牧乌珠穆沁羊的不同月龄和不同部位骨骼肌的营养成分,选取1、3、6、9、12月龄和18月龄的乌珠穆沁羊,测定其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三头肌部位的水分、粗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水分和灰分含量呈显著性下降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在3月龄时较低,其他月龄间无明显差异;脂肪含量9月龄和18月龄时较高,3月龄和12月龄时较低.可以看出脂肪含量随着月龄及季节环境的改变其含量也随着变化,其他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不易跟季节环境因素而变化.不同部位间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含量的显著性差异各月龄间无规律性,但从大体上部位因素对灰分和脂肪的影响较小.
2013 Vol. 27 (7): 30-34 [摘要] ( 188 ) 全文 ( 435 )
35 马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分析
赵立男;热夏提达·吾来提;杨随霞;阮超霞;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8
研究不同部位马肉的理化性质,为建立马肉品质评价标准提供参考.选用新疆伊犁马胴体,分别取肩肌、臀肌和背最长肌作为实验材料,并-18℃条件贮存对其化学成分、pH值、肉色、嫩度、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系水力和胶原蛋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部位间,水分、粗脂肪、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有极显著差异(P<0.01); pH值和肉色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部位对水分、粗脂肪、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影响较大.其中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高,解冻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系水力较小,粗脂肪、胶原蛋白的含量和pH值较高;背最长肌肉色鲜艳,肉嫩度较高,是为理想的食用部位.
2013 Vol. 27 (7): 35-39 [摘要] ( 255 ) 全文 ( 670 )
40 贵州少数民族酸肉、酸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湛剑龙;陈韵;黄林波;车璞;胡萍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09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进行乳酸菌纯种分离,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乳酸菌鉴定,从7个酸肉、酸鱼样品中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有乳杆菌属、环丝菌属、乳球菌属3个属,9个种.从其中鉴定出7株乳酸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泡菜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nchi)、清酒乳杆菌亚种(肉)(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carnosus)、草乳杆菌(Lactobacillus gramin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
2013 Vol. 27 (7): 40-43 [摘要] ( 219 ) 全文 ( 412 )
44 土家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赵冰;成晓瑜;张顺亮;潘晓倩;曲超;乔晓玲;王守伟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10
以土家腊肉为研究对象,对土家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以期为腊肉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共检测出64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酯类物质有12种,相对含量为29.56%,对腊肉的风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为5.92%,丁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为5.60%,己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为9.58%;酚类物质有12种,相对含量为15.91%;酸类物质10种,相对含量为12.38%;酮类物质9种,相对含量为4.87%;醛类物质有7种,相对含量为8.80%;醇类物质5种,相对含量为22.18%;含硫和含氮物质有3种,相对百分含量为0.94%.这些挥发性物质共同赋予土家腊肉浓郁的特色风味.
2013 Vol. 27 (7): 44-47 [摘要] ( 212 ) 全文 ( 651 )
       专题论述
48 过热蒸汽在肉类调理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胡宏海;张泓;张雪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11
对日本等发达国家肉类调理食品加工中过热蒸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过热蒸汽技术具有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出成率、脱油、减盐、抑制油脂氧化、改善食品质地、表面瞬时杀菌等效果,作为一种新型加热调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肉类调理食品等食品加工领域.
2013 Vol. 27 (7): 48-52 [摘要] ( 289 ) 全文 ( 1332 )
53 肉类预制菜肴加工中的品质形成与保持
张泓;黄峰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12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肉类预制菜肴逐渐成为肉类消费市场的新亮点.目前,我国肉类预制菜肴多为手工或作坊式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关键加工技术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肉类预制菜肴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肉类预制菜肴加工中的品质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重点讨论了肉类预制菜肴加工中的综合减菌化、调香机制、传统工艺的工业化适应性改造与创新、真空和气体置换包装、双峰变温法热水喷淋杀菌等共性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在肉类预制菜肴加工中品质形成与保持中的重要作用.
2013 Vol. 27 (7): 53-57 [摘要] ( 224 ) 全文 ( 588 )
58 肉品加工栅栏技术控制与冷链管理
王卫;张佳敏;王新惠;李翔;唐仁勇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307013
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及质量特性取决于加工和贮运中的栅栏因子,大多数肉制品均属于pH>5.2,aw>0.95的易变质甚至腐败的食品,需要在加工和贮运中予以冷链栅栏控制,否则极大增强aw、氧化还原值(Eh)、竞争性菌群(c.f)和防腐剂(Press.)等栅栏因子的作用强度不可避免,这对于产品总体质量的保持是极为不利的,以冷链控制为主要栅栏的产品综合质量更佳,产品更安全.但在现阶段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产品保质问题也成为困扰企业效益的关键,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本文主要综述栅栏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及栅栏技术和冷链控制在肉类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以期推进栅栏技术和冷链控制技术在我国肉类加工业中的应用.
2013 Vol. 27 (7): 58-61 [摘要] ( 201 ) 全文 ( 556 )
编辑部公告
22 关于征集“2025年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展”展品的通知
22 “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人”评选通知-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2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22 202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22 诈骗预警-《肉类研究》编辑部敬告作者
22 新刊启动|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动物源食品科学》(英文),欢迎投稿
22 “肉品有益微生物发掘与利用”专辑征稿
22 《肉类研究》专辑征稿“肉类风味与感知科学”|专辑主编刘登勇教授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远程投稿步骤
稿件审理流程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学术不端处理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友情链接
22 中国商业联合会
22 首农食品集团
22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22 中国食品杂志社
22 食品科学
22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
22 乳业科学与技术
22 未来食品学报
22 动物源食品科学
22 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京ICP备15032208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中国食品杂志社《肉类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68
电话:010-83155446/47/48/49/50 传真:010-83155436 电子邮箱: meat_research@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