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引文索引与数据库收录   |   订阅方法   |   学术会议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在线期刊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20卷 12期
刊出日期:2006-12-01

中国肉研中心论坛
应用研究
实用技术
 
       中国肉研中心论坛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杨辉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1
文章介绍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二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善,难以依法行政.针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议.
2006 Vol. 20 (12): 1-6 [摘要] ( 178 ) 全文  ( 150 )
       实用技术
7 注水肉的鉴别经验及整治措施
唐式校;孟宪武;陈新华;王军伟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2
2006 Vol. 20 (12): 7-8 [摘要] ( 163 ) 全文 ( 347 )
8 清蒸绿鸟鸡
李淑红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3
绿鸟鸡是一种具有优质野味的珍禽,辅以各种天然滋补品和老汤,根据工艺流程可以制作成鲜美无比,极富营养的罐头产品.
2006 Vol. 20 (12): 8-8 [摘要] ( 191 ) 全文 ( 262 )
9 苹果多酚在卤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彭雪萍;马庆一;王花俊;周冰;刘一鸣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4
苹果汁生产废渣经75%乙醇提取制得苹果多酚(AP),采用烘箱法,以猪油为底物,对AP与VC,PG,BHT等复配物的油脂抗氧化活性跟踪检测.结果表明,AP与BHT(1:1)复配物抗氧化性最好,分别是单一组分AP、BHT的2.87和3.22倍.将卤肉置于含有0.02%复配物的卤汁内浸泡3min,在60℃下,于第12天时测得抗氧化性比空白高94倍,而菌落总数(第13天)降低4倍,可使货架期延长5天左右.
2006 Vol. 20 (12): 9-11 [摘要] ( 192 ) 全文 ( 275 )
12 牛肉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菌相变化的研究
卢士玲;李开雄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5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在发酵香肠的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的变化,得出了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2006 Vol. 20 (12): 12-14 [摘要] ( 172 ) 全文 ( 168 )
14 天然抗氧化剂肌肽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魏秋霞;杨勇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6
本文对天然抗氧化剂肌肽的结构、性质、抗氧化机理及安全性作了介绍;综述了肌肽的抗氧化活性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2006 Vol. 20 (12): 14-17 [摘要] ( 177 ) 全文  ( 215 )
18 畜禽胴体微生物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戴瑞彤;周伟伟;刘毅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7
冷却肉加工过程中,减少初始菌数可大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保证产品的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屠宰工业中常用的胴体微生物控制技术及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屠宰加工业控制产品初始菌数及肉类研究机构今后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2006 Vol. 20 (12): 18-20 [摘要] ( 225 ) 全文 ( 333 )
21 肉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韩晨;贺稚非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8
目前肉类食品的检验正朝着更加安全和卫生的方向发展,检验质量不断提高.该文介绍了当代肉类品质检测技术,包括物理分析法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超声波技术、电磁学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安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和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
2006 Vol. 20 (12): 21-23 [摘要] ( 215 ) 全文 ( 823 )
24 西式火腿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余德敏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09
西式火腿中的盐水火腿是可直接食用的熟制品,因其肉嫩味美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本文介绍了盐水火腿的一种加工工艺,并探讨了各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006 Vol. 20 (12): 24-26 [摘要] ( 264 ) 全文 ( 258 )
       应用研究
27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肉制品中微量镉
臧勇军;祁慧娜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0
建立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肉制品中微量镉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直接用AFS-91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得镉在0~20u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I=491.2812C-30.7371,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01ug/L.加标回收率为94.6%~99.8%,RSD1.12%~3.16%.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大批样品的分析检测.
2006 Vol. 20 (12): 27-28 [摘要] ( 190 ) 全文 ( 186 )
29 鱼丸的微波灭菌和加热灭菌的比较
金声琅;丁芸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1
采用微波灭菌和加热灭菌两种物理方法对鱼丸中微生物灭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微波850W,持续130s或在98℃水浴下加热60min,对大肠杆菌灭菌的有效率均达到100%.在两种灭菌方法对鱼丸感官质量、蛋白质以及水分含量的影响中,微波灭菌对鱼丸的感官质量与水分含量的影响略大于加热灭菌.
2006 Vol. 20 (12): 29-32 [摘要] ( 218 ) 全文 ( 508 )
33 发酵香肠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陈美春;杨勇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2
本文着重介绍了发酵香肠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和生物胺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将这些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措施.此外,对预测微生物学在发酵香肠安全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2006 Vol. 20 (12): 33-36 [摘要] ( 195 ) 全文 ( 198 )
37 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与食品安全
董昕;王娟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3
十年来,食品动物生产使用违禁药物"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已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盐酸克伦特罗在机体内的分解代谢、残留和对人畜的危害.
2006 Vol. 20 (12): 37-39 [摘要] ( 162 ) 全文  ( 148 )
43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成因及防治
唐式校;董燕萍;陈楼喜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5
2006 Vol. 20 (12): 43-44 [摘要] ( 155 ) 全文 ( 572 )
45 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的特性及在肉制品的应用
汤定明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6
本文简述了纳他霉素的产品特性和防腐机理,并比较了纳他霉素与几种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差异.同时介绍了纳他霉素在肉制品的应用.
2006 Vol. 20 (12): 45-47 [摘要] ( 167 ) 全文 ( 562 )
47 气体射流冲击"北京烤鸭"鸭皮膨化试验研究
马玲娟;高振江;姜新杰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7
对气体射流冲击"北京烤鸭"鸭皮膨化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安排,以鸭皮膨化的感官评定及显微镜观测为评价指标得出烘烤实验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得到:晾坯时间、烤制温度和烤制时间对膨化厚度的影响均显著,其最佳烘烤工艺参数分别为8小时、180℃和45min.
2006 Vol. 20 (12): 47-49 [摘要] ( 212 ) 全文 ( 455 )
50 梅菜扣肉软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冯九海;武治昌;刘志芳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0612018
本试验在传统家庭烹饪梅菜扣肉的基础上,对配方和工艺做了改进,初步探讨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传统特色肉制品的方法.
2006 Vol. 20 (12): 50-51 [摘要] ( 242 ) 全文 ( 1452 )
编辑部公告
22 关于征集“2025年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展”展品的通知
22 “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人”评选通知-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2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22 202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22 诈骗预警-《肉类研究》编辑部敬告作者
22 新刊启动|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动物源食品科学》(英文),欢迎投稿
22 “肉品有益微生物发掘与利用”专辑征稿
22 《肉类研究》专辑征稿“肉类风味与感知科学”|专辑主编刘登勇教授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远程投稿步骤
稿件审理流程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学术不端处理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友情链接
22 中国商业联合会
22 首农食品集团
22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22 中国食品杂志社
22 食品科学
22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
22 乳业科学与技术
22 未来食品学报
22 动物源食品科学
22 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京ICP备15032208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中国食品杂志社《肉类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68
电话:010-83155446/47/48/49/50 传真:010-83155436 电子邮箱: meat_research@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