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正> 位于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肉类工艺研究所,建于1955年,现有职工105人.在57名科研人员中,有专门从事各类研究项目的人才,其中包括:①生物化学(包括酶、微生物和抗体的研究以及食品风味的研究);②包装材料(金属、塑料和人造纤维素肠衣);③添加剂和香料;④机械设备的设计加工;⑤工厂的卫生防疫和检验;⑥经济和法律等.进入该研究所
|
|
关键词 :
工艺研究所,
包装材料,
食品风味,
科研人员,
机械设备,
研究项目,
人员交流,
肉类加工,
研究机构,
课题来源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曲 超,陶 翠,牛琳茹,王守伟,赵 冰,郭 雅,许 典. 我国肉类加工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状况及趋势[J]. 肉类研究, 2021, 35(11): 44-49. |
[2] |
赵 冰,张顺亮,贾晓云,李 素,周慧敏,任 双,李家鹏,陈文华,王守伟. 不同包装材料对肉制品模拟物中苯并(α)芘的吸附效果[J]. 肉类研究, 2018, 32(1): 36-40. |
[3] |
郑宇轩. 气调包装对牛肉保鲜效果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4, 28(7): 19-22. |
[4] |
全拓. 肉类食品的风味改良与开发[J]. 肉类研究, 2010, 24(12): 3-8. |
[5] |
周映霞. 我国肉类加工的现状与研究[J]. 肉类研究, 2009, 23(2): 3-6. |
[6] |
汉普. 中国肉类加工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肉类研究, 2007, 21(9): 1-2. |
[7] |
张丽娜;陈一资.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肉类研究, 2007, 21(8): 5-7. |
[8] |
陈霞;王振宇;朱萌;张松山;马长伟. 肉类产品-打造品牌还是出售商品[J]. 肉类研究, 2007, 21(2): 1-2. |
[9] |
王秀忠. 微波解冻技术势在必行[J]. 肉类研究, 2006, 20(9): 24-25. |
[10] |
王晓华;赵保翠;杨兴章;胡小静;雷学锋. 美拉德反应与食品风味[J]. 肉类研究, 2006, 20(5): 26-28. |
[11] |
郭锡铎;李伟民. 德国肉类机械与肉类加工企业一瞥[J]. 肉类研究, 2006, 20(3): 3-6. |
[12] |
史碧波;罗晓妙;林巧. 浅谈酶在肉类加工中的作用[J]. 肉类研究, 2006, 20(10): 10-11. |
[13] |
张建岭;贾军柱. 高品质肠衣对香肠包装的重要性[J]. 肉类研究, 2005, 19(5): 30-32. |
[14] |
殷俊. 肉类食品安全:向细菌开战[J]. 肉类研究, 2005, 19(5): 15-16. |
[15] |
段军. 我国肉类食品的软包装及其发展方向[J]. 肉类研究, 2005, 19(5): 18-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