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脂肪的营养和生物功能 |
冯一兵; 于国平; 王印; |
东北农业大学; 阿城市防疫站; |
|
[1] |
王圆圆,李新淼,HESHUOTE Mailisi,白玉廷,包音都古荣·金花,呼格吉勒图,侯荣伦,薛 强,敖日格勒.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2, 36(2): 9-14. |
[2] |
季君珂,宓晓雨,程 宇,张文栋,张 晨,袁杨洋,江 芸. 猪肉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被膜形成[J]. 肉类研究, 2022, 36(11): 1-8. |
[3] |
薛 山. 伊拉兔肌内磷脂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体外抗肿瘤功效及作用机理[J]. 肉类研究, 2018, 32(4): 7-11. |
[4] |
胡燕;陈忠杰. 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关系探讨[J]. 肉类研究, 2011, 25(1): 17-20. |
[5] |
戴瑞彤;刘毅. 红肉消费的弊与利[J]. 肉类研究, 2010, 24(2): 3-6. |
[6] |
王海燕;李睿. 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0, 24(12): 14-17. |
[7] |
张梦寒;徐幸莲;周光宏. 肌肽对肌肉中脂类氧化的抑制作用[J]. 肉类研究, 2001, 15(4): 16-18. |
[8] |
蒲健;郭文萍;赵榕. 肉食品中脂类氧化的测定方法综述[J]. 肉类研究, 1999, 13(2): 43-45. |
[9] |
朱钦龙;. 添加生物素和维生素E能改善肉质和肉色[J]. 肉类研究, 1998, 12(2): 17-17. |
[10] |
韩陆奇; 蔡晓雯; 邱峰;. 中国肉食在世界饮食中的重要地位[J]. 肉类研究, 1997, 11(4): 12-13. |
[11] |
鲁红军;. 油脂中磷脂成份的综合分析技术[J]. 肉类研究, 1992, 6(4): 42-48. |
[12] |
李国选;. 如何防止熟肉制品氧化变坏[J]. 肉类研究, 1992, 6(1): 34-36. |
[13] |
朱红;牛景金;林焜辉;. 国产盒式水分活度仪[J]. 肉类研究, 1990, 4(3): 4-7. |
[14] |
仲玉梅;. 不同动物骨脂的对照分析[J]. 肉类研究, 1989, 3(4): 24-27. |
[15] |
李洪军;. 不同包装法对牛排质量的影响[J]. 肉类研究, 1989, 3(2): 40-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