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猪肌肉中某些生化指标的探讨 |
姜开连; 纪效良; |
上海市食品公司职工学校; |
|
[1] |
刘杨铭,卢士玲,王庆玲,李宝坤,董 娟. 超高压杀菌对酱卤肉制品的影响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7, 31(8): 55-59. |
[2] |
曲道峰,周 旭,林湛椰,韩祝君,王 洁,韩剑众. 宰前应激对生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PSE肉的影响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7, 31(7): 62-66. |
[3] |
田寒友;邹昊;刘文营;李金春;李家鹏;乔晓玲. 皮质醇激素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对猪肉劣质肉的指示作用[J]. 肉类研究, 2013, 27(10): 6-8. |
[4] |
王新洁;韩剑众;曲道峰. 肌肉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变化难猪肉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1, 25(10): 32-35. |
[5] |
张红梅;范贵生;孙宝忠. 蛋白酶在发酵香肠成熟中的作用及机理[J]. 肉类研究, 2007, 21(4): 22-23. |
[6] |
刘国信. 乳清蛋白在肉类加工中的新应用[J]. 肉类研究, 2007, 21(3): 7-7. |
[7] |
马俪珍;南庆贤;毛学英. Nisin在鲜肉中的作用活性[J]. 肉类研究, 2002, 16(1): 35-36. |
[8] |
焦晓霞. 酶在肉类嫩化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2000, 14(3): 49-49. |
[9] |
李魁伟;. 野猪白肌肉综合症的调查研究[J]. 肉类研究, 1995, 9(3): 5-7. |
[10] |
张凤宽;刘学军;严晓莉;. 对治愈囊虫病猪肉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J]. 肉类研究, 1995, 9(3): 31-33. |
[11] |
姜开连;. 猪苍白肌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探讨[J]. 肉类研究, 1995, 9(1): 46-48. |
[12] |
吴信法;. 遗传基因影响猪肉品质[J]. 肉类研究, 1992, 6(4): 22-22. |
[13] |
鲁红军;. 油脂中磷脂成份的综合分析技术[J]. 肉类研究, 1992, 6(4): 42-48. |
[14] |
张和平;那日松;安颖;. 猪肌肉中铁含量的测定及加热和盐类对其含量的影响[J]. 肉类研究, 1992, 6(2): 32-34. |
[15] |
Fredi Schwgele;Friedrich—KarlLcke;Karl OHonikel;张孝若;. 改善猪肉质量的实际途径(上)[J]. 肉类研究, 1992, 6(1): 9-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