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肉的微生物污染和对策(上) |
许益民; |
江苏农学院; |
|
|
摘要 <正>胴体上的微生物引人注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肉在烹煮和供餐过程中处理不当,引起食物中毒,例如沙门氏菌:其二主要是假单胞菌的耐冷菌使肉发生腐败变化,而不可食用.减少胴体微生物污染的目的就是减少疾病(从动物递给人)的危害,使生产的胴体达到商业要求的货架期.本文讨论污染来源的鉴别和减少污染方面的进展,屠宰场卫生的评价以及在加工结束时消除胴体污染的可能性.
|
|
关键词 :
微生物污染,
假单胞菌,
细菌分布,
污染方面,
Roberts,
污染来源,
肠内容物,
菌血症,
卫生标准,
羊胴体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史宇璇,臧明伍,邹 昊,赵 冰,徐晨晨,白 京,王 辉,吴嘉佳,乔晓玲. 肉牛屠宰过程中胴体表面及接触环境污染情况分析[J]. 肉类研究, 2022, 36(4): 7-13. |
[2] |
王 影,王 蕊,何鸿举,马汉军.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2, 36(11): 60-66. |
[3] |
李文采,田寒友,邹 昊,白 京,王 辉,赵珺怡,罗瑞明,剧 柠,戚 彪,乔晓玲. 预冷环境及时间对滩羊胴体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6): 91-95. |
[4] |
王虹懿,唐敏敏,吴海虹,诸永志,刘 芳,孙芝兰,徐为民,彭 景. 绿原酸与Ⅲ型细菌素复配对鸡肉中 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J]. 肉类研究, 2020, 34(2): 1-6. |
[5] |
王 琳,李宇轩,范 维,李贺楠,高晓月,陈淑敏. 金银花提取物对冷却肉中假单胞菌黏附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2): 20-26. |
[6] |
张玉华,孟 一,郭风军,陈东杰. 基于预测微生物学的冷却牛肉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9, 33(11): 61-66. |
[7] |
魏 超,代晓航,郭灵安,雷欣宇,刘月悦. 禽肉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其耐药性[J]. 肉类研究, 2017, 31(7): 7-10. |
[8] |
张丽文,田 银,牛 佳,柏 霜,罗瑞明. 滩羊胴体眼肌切面图像处理及分级特征值的提取[J]. 肉类研究, 2016, 30(11): 6-10. |
[9] |
陈文波,胡宏海,张春江,黄 峰,张 雪,刘倩楠,张 泓. 静电场对白切鸡贮藏中微生物总数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5, 29(6): 15-19. |
[10] |
赵建兰,何 丽,侯温甫,王宏勋. 气调包装鸭胸肉中假单胞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5, 29(4): 10-14. |
[11] |
刘莹莹;罗瑞明;卢君逸;胡聪. 冷却羊肉贮藏中品质变化及假单胞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3, 27(5): 5-9. |
[12] |
王戬;葛长荣. 冷却肉保鲜方法及保鲜剂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1, 25(5): 54-57. |
[13] |
戴奕杰;李宗军;王远亮. 冷却肉中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1, 25(4): 17-21. |
[14] |
张宏博;靳烨. 国内外肉羊胴体分级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肉类研究, 2011, 25(4): 41-45. |
[15] |
王盼盼. 食品安全方针与管理体系[J]. 肉类研究, 2010, 24(6): 66-7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