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
沈嘉川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SHEN Jiach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摘要 文章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的特点,并从饮品和酒类、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天然色素和天然香料五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
萃取 ,
食品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on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ve aspects (containing drinks, lipid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natural pigment and natural perfume). At last, This paper prospect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ood
[1]
刘 慧,邢佳浩,范 敏,王梦松,潘 琳,魏超昆. 羊肉风味基料的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J]. 肉类研究, 2023, 37(5): 57-65.
[2]
李晓敏,王 晴,黎 琪,索朗扎西,李国伟,张岂凡,张晓琳,檀馨悦. 淘汰藏鸡基本营养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J]. 肉类研究, 2023, 37(4): 1-6.
[3]
陈嘉词,肖 斌,钟 轲,陈爱亮. 微流控技术在肉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3, 37(3): 51-59.
[4]
王艳丽,梁秀清,陈倩倩,李芳芳,李 洁,陈克云,田其燕,李 霞,刘艳明. 通过式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 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 [J]. 肉类研究, 2023, 37(3): 33-39.
[5]
陈 剑,王婉婉,李 欢,王飞飞,傅玲琳,董 科,贾临宇,王彦波. 多组学技术解析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2, 36(9): 43-50.
[6]
周 藏,孙晓霞,王金凤,付 琦,王恺睿,刘立兵,王建昌. 同时检测速冻食品中鸡、鸭、猪和牛源性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J]. 肉类研究, 2022, 36(8): 29-34.
[7]
段宁馨,邹玉婷,古飞燕,刘功良,赵晓娟. 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2, 36(1): 56-62.
[8]
钟嫒嫒,陈 伟,段雨帆,蒋佳彦,朱 霄,李 珂,王远亮.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J]. 肉类研究, 2021, 35(9): 20-26.
[9]
郑 慷,寻知庆,何 霜,汪晨霞,郭燕华,吴楚森,黄金凤,郭新东.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肌肉组织中6 种噻嗪类利尿剂 [J]. 肉类研究, 2021, 35(9): 38-42.
[10]
何亮娜,马俊美,范力欣,李 强. 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肉及肉制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残留量 [J]. 肉类研究, 2021, 35(9): 27-32.
[11]
邱秉慧,王海帆,秦乐蓉,王海滨,廖 鄂,彭利娟,陈季旺,邹圣碧. 小龙虾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1, 35(9): 43-50.
[12]
韩爱云,张振冉,解立斌,史君坡,剧慧栋,左晓磊.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1, 35(7): 50-54.
[13]
王 藤,施娅楠,李 祥,黄艾祥.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大河乌猪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风味特征 [J]. 肉类研究, 2021, 35(5): 29-35.
[14]
周迎春,杨盛茹,华向美,李单单. QuEChERS-UPLC-MS/MS-内标法测定肉制餐饮食品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 [J]. 肉类研究, 2021, 35(12): 31-37.
[15]
韩婷婷,孙 冲,王道营,刘登勇,曹锦轩. 可视化智能包装在食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肉类研究, 2021, 35(12):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