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酱牛肉生产的卫生管理及菌相分析 |
陈淑敏;刘爱萍;王宇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100068 |
|
|
摘要 通过对酱牛肉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细菌学调查,找出产品细菌污染及增殖变化规律,以有效手段加强卫生管理,延长产品货架期.进一步的菌相分析表明,在加工过程中,肉的菌相在不断发生变化:牛肉解冻后主要优势菌为微球菌属,节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加热冷却后的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和莫拉氏菌属;低温保存后乳杆菌属占绝对优势.
|
|
关键词 :
酱牛肉,
卫生管理,
菌相分析
|
收稿日期: 2017-10-20
|
|
[1] |
刘丹丹,吴子健,刘忠敏,马俪珍,赵 培,雷丹丹,张馨予. 滚揉方式对中式传统酱牛肉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7): 15-20. |
[2] |
田 欢,黄 峰,李 侠,韩 东,景晓亮,贾 伟,白振远,李 茂,张春晖. 冷却方式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1): 53-58. |
[3] |
付 丽,刘旖旎,高雪琴,杨宝进,皇甫幼宇. 不同杀菌条件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9, 33(1): 7-13. |
[4] |
贡 慧,史智佳,杨 震,刘 梦,乔晓玲,陈文华,李家鹏,王守伟. 反复煮制酱牛肉老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J]. 肉类研究, 2017, 31(12): 41-49. |
[5] |
贡慧;史智佳;杨震;田寒友;乔晓玲. 电子鼻快速检测不同煮制时间的酱牛肉风味[J]. 肉类研究, 2014, 28(11): 38-41. |
[6] |
韩凯;王宇;臧明伍. 杀菌方式对酱牛肉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0, 24(11): 51-53. |
[7] |
臧明伍;王宇;韩凯;乔晓玲. 香港酱牛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J]. 肉类研究, 2009, 23(6): 46-51. |
[8] |
王宇;宋永清;乔晓玲. 传统酱牛肉加热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研究[J]. 肉类研究, 2009, 23(12): 54-57. |
[9] |
王宇;臧明伍;杨君娜;韩凯;乔晓玲. 一种酱牛肉工艺配方的筛选[J]. 肉类研究, 2008, 22(6): 15-17. |
[10] |
魏文平;梁成云;金春香. 中国、韩国、日本酱牛肉风味的比较与分析[J]. 肉类研究, 2008, 22(11): 56-61. |
[11] |
王宇;张迎阳. 酱牛肉工业化生产过程中HACCP系统的应用研究[J]. 肉类研究, 2005, 19(7): 32-34. |
[12] |
杨喜花;陈敏. 胭脂红在肉制品中的安全问题[J]. 肉类研究, 2005, 19(5): 22-23. |
[13] |
乔晓玲;朱彤;张迎阳. 传统酱牛肉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改进研究[J]. 肉类研究, 2005, 19(1): 33-36. |
[14] |
许柏球. 西式肉制品加工环境与卫生管理[J]. 肉类研究, 2002, 16(4): 35-37. |
[15] |
生庆海; 吕加平; 骆承庠;. HACCP系统及其在火腿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1998, 12(2): 43-4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