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风味分析技术(上) |
鲁红军;张燕婉;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075;北京100075; |
|
|
摘要 <正>一、提取技术选择适当的方法,把食品中的风味物质提取出来,这是风味分析的首要步骤.1、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经典的提取技术,它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所显示出的良好的溶解性,从而通过溶剂萃取,达到把风味物质从食品中提取出来的目的.(1)溶剂的选择
|
|
关键词 :
风味物质,
食品风味,
溶解性,
技术选择,
有机溶剂,
分析技术,
溶剂萃取法,
溶剂提取物,
固体食品,
热脱附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杜 柳,邱文兴,刘栋银,熊光权,乔 宇,汪 兰,汪 超. 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对克氏原螯虾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3, 37(5): 49-56. |
[2] |
聂若彤,魏相茹,张德权,王振宇,刘 欢. 肉制品中蛋白质、脂质及其相互作用吸附挥发性风味物质机理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41-47. |
[3] |
胡燕燕,刘成江,李宇辉,卢士玲. 烤制羊肉加工工艺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54-60. |
[4] |
孙 斌,崔 岩,盛万里,张军芳,唐 琳,王恩泽,王 英,李 强,李香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延边牛不同肌肉组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J]. 肉类研究, 2022, 36(4): 35-40. |
[5] |
张 毅,刘婷婷,阎 雪,侯温甫,王丽梅,王宏勋. 酸性电解水对草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6): 37-43. |
[6] |
王 藤,施娅楠,李 祥,黄艾祥.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大河乌猪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风味特征[J]. 肉类研究, 2021, 35(5): 29-35. |
[7] |
田 星,刘 浪,丁云龙,肖作为,李 杰,李宗军.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3 种不同植物蛋白对植物基肉糜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4): 37-43. |
[8] |
郭丹郡,贺文杰,胥 伟,王宏勋,吴彬彬,易 阳,候温甫. 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4): 44-50. |
[9] |
樊艳凤,唐修君,葛庆联,贾晓旭,马丽娜,唐梦君,王 珏,陆俊贤,高玉时. NaOH溶液处理对鸡肉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2): 9-12. |
[10] |
王伦兴,张洪礼,陈德琴,邓位喜,杨 泽,吴义华. 黔北麻羊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肉类研究, 2021, 35(1): 47-52. |
[11] |
汤兴宇,扈 麟,吴中琴,周明玺,钟嫒嫒,王钰雯,廖奕扬,田 星,王远亮. 肉源性活性肽及其计算机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0, 34(9): 88-95. |
[12] |
沈 菲,罗瑞明,丁 丹,柏 鹤,柏 霜,王永瑞. 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的新疆大盘鸡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肉类研究, 2020, 34(8): 46-50. |
[13] |
杨媛丽,沙 坤,孙宝忠,雷元华,张松山,张 江,谢 鹏. 不同养殖模式对牦牛背最长肌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4): 46-52. |
[14] |
李 素,其美次仁,王守伟,赵 冰,周慧敏,潘晓倩,吴倩蓉,朱 宁,刘 梦,张顺亮. 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J]. 肉类研究, 2020, 34(3): 39-44. |
[15] |
左 迪,马长安,李 博.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应用价值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0, 34(12): 94-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