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年前我国肉类行业的主要科技课题 |
董寅初;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副所长; |
|
|
摘要 <正>要正确预见本世纪最后十三年我国肉类行业的研究课题是困难的,因为认识本身有着局限性,况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变幻莫测.但作为肉类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去思索和探讨.本文例举20个主要课题,有些正在进行,另一些将要研究,都是在本世纪内要做的工作,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修改补充和参考,以抛砖引玉.
|
|
关键词 :
肉类行业,
科技课题,
修改补充,
科技工作者,
肉类加工,
科技发展,
瘦肉型猪,
白条肉,
冷却肉,
分割肉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杨 超,于 涛,姜晓冰. 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及其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2021, 35(4): 51-56. |
[2] |
曲 超,陶 翠,牛琳茹,王守伟,赵 冰,郭 雅,许 典. 我国肉类加工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状况及趋势[J]. 肉类研究, 2021, 35(11): 44-49. |
[3] |
张德权,侯成立. 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差异之管见[J]. 肉类研究, 2020, 34(5): 83-90. |
[4] |
黄晶晶,鄢 嫣,张福生,周迎芹,殷俊峰,江 舰,谢宁宁. 安徽品种猪肉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J]. 肉类研究, 2020, 34(4): 58-63. |
[5] |
王 琳,李宇轩,范 维,李贺楠,高晓月,陈淑敏. 金银花提取物对冷却肉中假单胞菌黏附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2): 20-26. |
[6] |
周慧敏,张顺亮,赵 冰,李 素,潘晓倩,任 双,王守伟.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比较分析长白山山黑猪和瘦肉型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J]. 肉类研究, 2017, 31(3): 45-50. |
[7] |
张凯华,臧明伍,王守伟,李 丹,张哲奇,乔晓玲. 基于光谱技术的畜禽肉新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6, 30(1): 30-35. |
[8] |
刘蒙佳;周强;林海虹. 3种天然香辛料液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J]. 肉类研究, 2013, 27(9): 31-35. |
[9] |
张冬怡;吴霜;陈韬. 冷却肉卫生安全控制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3, 27(8): 39-43. |
[10] |
杨新磊;丁武. 紫外处理对冷却猪肉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2, 26(4): 8-11. |
[11] |
王戬;葛长荣. 冷却肉保鲜方法及保鲜剂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1, 25(5): 54-57. |
[12] |
戴奕杰;李宗军;王远亮. 冷却肉中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1, 25(4): 17-21. |
[13] |
李莉. 冷却肉品质变化及调控措施[J]. 肉类研究, 2010, 24(8): 17-20. |
[14] |
黄艾祥;吕敏;刘苹;李祥. 冷却方式对大河乌猪冷却肉贮藏性能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0, 24(8): 36-39. |
[15] |
王永林;赵建生. 含CO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效果的研究[J]. 肉类研究, 2010, 24(8): 45-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