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腌肉的风味及其化学成分 |
孟岳成; |
东北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
|
|
摘要 <正>肉的风味是衡量其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陈润生(1988)、周培根(1988)、刘家忠(1988)等对于风味的概念、起源、风味的前体物质及鲜肉香气化合物的生成等都已作过详细的综述.然而经过腌制的肉由于受到亚硝酸盐等的作用,其风味和化学组成与普通的鲜肉(包括生、熟肉)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制品如金华火腿、南京板鸭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但这些产品的风味成分还有待于研究.
|
|
关键词 :
化学成分,
风味成分,
南京板鸭,
金华火腿,
十一烷酮,
己醛,
正庚醛,
陈润,
脂溶性,
十二烷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薛宝玲,宋晓彬. 小尾寒羊不同生长阶段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相关基因的变化[J]. 肉类研究, 2022, 36(9): 27-31. |
[2] |
高 艳,李世俊,梁定年,胡永金,薛桥丽. 云南三川火腿和风干火腿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J]. 肉类研究, 2021, 35(1): 41-46. |
[3] |
陈春梅,陆辰燕,沈银涵,刘 玥,刘 瑞,于 海,席 军,林广桃. 蒸煮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7): 40-45. |
[4] |
王克晨,黄文颖,周继平,王 磊,罗增海,吴国芳,刘海珍. 青海八眉猪及其杂交猪肉挥发性成分分析[J]. 肉类研究, 2020, 34(5): 64-69. |
[5] |
李培瑜,刘弈彤,李思源,张纪栋,张泽俊,沙 坤. 鲅鱼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J]. 肉类研究, 2020, 34(5): 59-63. |
[6] |
邵 彪,周小兰,王琳琳,尤 嘉,陈 刚.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辐照肉制品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J]. 肉类研究, 2020, 34(4): 53-57. |
[7] |
张玲莺,李墨翰,李乳姝,郑 艳,杨 梅,武俊瑞,乌日娜,岳喜庆. 鹿茸多肽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9, 33(6): 64-69. |
[8] |
沙 坤,张泽俊,张松山,孙宝忠,雷元华,李红波,宋焕禄,张 杨. 不同类型新疆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J]. 肉类研究, 2018, 32(4): 33-38. |
[9] |
王 乐,成晓瑜,马晓钟,李 享,张顺亮,李迎楠,刘文营,曲 超,王守伟. 金华火腿加热烹饪和体外模拟消化后粗肽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比较研究[J]. 肉类研究, 2018, 32(1): 16-22. |
[10] |
黄名正,李 鑫. 冷水浸泡和沸水漂烫预处理对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8, 32(1): 46-51. |
[11] |
苏里阳,王方定,刘小菊,邢云霞,魏小溪,李晓楠,杨海燕. 红外电烤箱复热冷藏烤全羊风味物质的分析[J]. 肉类研究, 2017, 31(1): 32-36. |
[12] |
刘奕琳,李 诚,李俣珠,林 琪,朱成林,姜海洋,刘韫滔,冯朝辉,刘爱平,杨 勇. 泡椒牛百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J]. 肉类研究, 2016, 30(10): 23-29. |
[13] |
祝亚辉,曹文红,韩林森,章超桦. 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蛋白的分离提取及性质[J]. 肉类研究, 2015, 29(10): 10-15. |
[14] |
赵冰;张顺亮;李素;乔晓玲;陈文华;李家鹏;曲超;艾婷;王守伟. 不同等级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肉类研究, 2014, 28(9): 7-12. |
[15] |
马晓钟;吴开法;陈超;陈顺通. 传统金华火腿生产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肉类研究, 2014, 28(6): 27-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