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胺类化合物作为畜禽肉鲜度评价指标的研究 |
山中英明;胡晴纯; |
日; |
|
|
摘要 <正>关于畜禽肉中聚胺类化合物的研究及报告甚少,最近正在进行用聚胺作为畜禽肉鲜度评价指标以及在鲜度检测上的应用研究.畜禽肉的鲜度评价,以往可采用总活菌数、K值等.总活菌数虽然效果好,但需数天才能得出结果.K值常用于水产物的鲜度评价,特别适宜用作鲜水产鲜度的指标.且当畜禽肉已进入熟成期间,K值评价鲜度也未必恰当.其他指标(如氨、挥发性碱性氮等)对畜禽肉也几乎无效.然而作为鱼贝类鲜度评价指标的尸胺及鲱精胺等由氨基酸经脱二氧化碳后产生的聚胺类化合物的有效性业已探明.但是,畜禽肉的菌丛与鱼贝类的不同,无疑所产生的聚胺也有差异.因此,作
|
|
关键词 :
畜禽肉,
评价指标,
聚胺,
脱二氧化碳,
鱼贝类,
胺类化合物,
鲱精胺,
尸胺,
活菌数,
感官鉴定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王艳丽,梁秀清,陈倩倩,李芳芳,李 洁,陈克云,田其燕,李 霞,刘艳明. 通过式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 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J]. 肉类研究, 2023, 37(3): 33-39. |
[2] |
张亚丽,牛立沙,黄云霞,孟志娟,张 岩,范素芳,李 强. 畜禽肉中源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2, 36(2): 59-64. |
[3] |
何亮娜,马俊美,范力欣,李 强. 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肉及肉制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21, 35(9): 27-32. |
[4] |
孔凡华,张淏惟,黄 华,崔 旸,贺 青,赵 玥,徐文英,杨春雪,木其尔,崔亚娟. 畜禽肉和鱼虾肉-40 ℃贮藏期间品质变化[J]. 肉类研究, 2021, 35(7): 38-43. |
[5] |
戴小芳,陈 琼,董华夏,向春燕,虞伟明,郦 娟. 叠氮溴化丙锭-羟基萘酚蓝-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畜禽肉中单核细胞李斯特菌[J]. 肉类研究, 2020, 34(5): 48-52. |
[6] |
高晓月,范 维,陈淑敏,李莹莹,王守伟,郭文萍. 微生物显色法检测禽畜肉中混合抗生素残留[J]. 肉类研究, 2019, 33(4): 36-41. |
[7] |
黄 坤,吴婉琴,罗 彤,付文雯,范小龙,马 弋,王会霞.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畜禽肉中11 种喹诺酮类兽药残留[J]. 肉类研究, 2019, 33(3): 40-45. |
[8] |
王炳玲,田霁昕,项佳林,艾连峰. TurboFlow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肉中20 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18, 32(5): 30-38. |
[9] |
唐廷廷,王利娜,林 华,陈明睿,王成程,谭学梅,韩国全. 生鲜畜禽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7, 31(7): 67-72. |
[10] |
王守云,袁明美,封 聪,冯雪松,姜 泓. 肉类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7, 31(4): 56-61. |
[11] |
张 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畜禽肉中10 种微量元素[J]. 肉类研究, 2014, 28(8): 15-18. |
[12] |
王明媛;张曦;黄必志;王安奎;刘建勇;王喆;袁希平. 基于BMY牛的肉品质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肉类研究, 2014, 28(2): 29-33. |
[13] |
唐式校;舒明刚;张学芳. 病害肉的识别及整治措施[J]. 肉类研究, 2007, 21(10): 51-52. |
[14] |
吕荣仿;张胜. 系列风味海鲜肠的产品设计及工艺制作[J]. 肉类研究, 2006, 20(5): 20-20. |
[15] |
白建;黄素珍. 病、死畜禽肉的快速检验技术[J]. 肉类研究, 2005, 19(12): 2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