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风味分析技术(下) |
鲁红军;张燕婉;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075;北京100075; |
|
|
摘要 <正>二、富集浓缩技术由于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含量甚微,因此,经过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必须经过浓缩富集才能满足分析系统的的灵敏度要求.浓缩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作品的特性来选择使用.1、蒸发浓缩蒸发是利用风味物质与提取剂之间存在一定的沸点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蒸发技术就
|
|
关键词 :
风味物质,
食品风味,
灵敏度要求,
浓缩技术,
气相色谱,
分析技术,
质谱法,
分离手段,
预分离,
分离能力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刘 慧,邢佳浩,范 敏,王梦松,潘 琳,魏超昆. 羊肉风味基料的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J]. 肉类研究, 2023, 37(5): 57-65. |
[2] |
杜 柳,邱文兴,刘栋银,熊光权,乔 宇,汪 兰,汪 超. 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对克氏原螯虾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3, 37(5): 49-56. |
[3] |
李晓敏,王 晴,黎 琪,索朗扎西,李国伟,张岂凡,张晓琳,檀馨悦. 淘汰藏鸡基本营养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肉类研究, 2023, 37(4): 1-6. |
[4] |
聂若彤,魏相茹,张德权,王振宇,刘 欢. 肉制品中蛋白质、脂质及其相互作用吸附挥发性风味物质机理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41-47. |
[5] |
胡燕燕,刘成江,李宇辉,卢士玲. 烤制羊肉加工工艺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54-60. |
[6] |
王艳丽,梁秀清,陈倩倩,李芳芳,李 洁,陈克云,田其燕,李 霞,刘艳明. 通过式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 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J]. 肉类研究, 2023, 37(3): 33-39. |
[7] |
孔维恒,郑泽阳,陈少博,常 鸿,杨 帆. 基于QuEChERS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8种抗抑郁类药物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23, 37(3): 40-45. |
[8] |
崔 萃,谢婷婷,周 宇,张正敏,顾千辉,陈从贵. 祁门红茶对传统猪肉脯感官品质及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2, 36(5): 54-61. |
[9] |
孙 斌,崔 岩,盛万里,张军芳,唐 琳,王恩泽,王 英,李 强,李香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延边牛不同肌肉组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J]. 肉类研究, 2022, 36(4): 35-40. |
[10] |
钟嫒嫒,陈 伟,段雨帆,蒋佳彦,朱 霄,李 珂,王远亮.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特征挥发性成分[J]. 肉类研究, 2021, 35(9): 20-26. |
[11] |
何亮娜,马俊美,范力欣,李 强. 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肉及肉制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21, 35(9): 27-32. |
[12] |
黄晶晶,周迎芹,张福生,杨明柳,谢宁宁. 6 种安徽地方火腿不同部位特征香气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表征[J]. 肉类研究, 2021, 35(8): 28-36. |
[13] |
张 毅,刘婷婷,阎 雪,侯温甫,王丽梅,王宏勋. 酸性电解水对草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6): 37-43. |
[14] |
王 藤,施娅楠,李 祥,黄艾祥.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大河乌猪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风味特征[J]. 肉类研究, 2021, 35(5): 29-35. |
[15] |
田 星,刘 浪,丁云龙,肖作为,李 杰,李宗军.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3 种不同植物蛋白对植物基肉糜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4): 37-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