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届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大会介绍 |
王光华;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
|
[1] |
杜 柳,邱文兴,刘栋银,熊光权,乔 宇,汪 兰,汪 超. 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对克氏原螯虾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3, 37(5): 49-56. |
[2] |
聂若彤,魏相茹,张德权,王振宇,刘 欢. 肉制品中蛋白质、脂质及其相互作用吸附挥发性风味物质机理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41-47. |
[3] |
胡燕燕,刘成江,李宇辉,卢士玲. 烤制羊肉加工工艺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3, 37(4): 54-60. |
[4] |
姚文晶,刘九阳,袁冬雪,曹传爱,孔保华,刘 骞. 超微粉碎冷榨火麻粕对法兰克福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3, 37(1): 7-12. |
[5] |
张 毅,刘婷婷,阎 雪,侯温甫,王丽梅,王宏勋. 酸性电解水对草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6): 37-43. |
[6] |
王 藤,施娅楠,李 祥,黄艾祥.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大河乌猪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风味特征[J]. 肉类研究, 2021, 35(5): 29-35. |
[7] |
田 星,刘 浪,丁云龙,肖作为,李 杰,李宗军.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3 种不同植物蛋白对植物基肉糜风味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4): 37-43. |
[8] |
杨 超,于 涛,姜晓冰. 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及其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2021, 35(4): 51-56. |
[9] |
王伦兴,张洪礼,陈德琴,邓位喜,杨 泽,吴义华. 黔北麻羊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肉类研究, 2021, 35(1): 47-52. |
[10] |
沈 菲,罗瑞明,丁 丹,柏 鹤,柏 霜,王永瑞. 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的新疆大盘鸡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肉类研究, 2020, 34(8): 46-50. |
[11] |
张德权,侯成立. 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差异之管见[J]. 肉类研究, 2020, 34(5): 83-90. |
[12] |
杨媛丽,沙 坤,孙宝忠,雷元华,张松山,张 江,谢 鹏. 不同养殖模式对牦牛背最长肌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4): 46-52. |
[13] |
黄晶晶,鄢 嫣,张福生,周迎芹,殷俊峰,江 舰,谢宁宁. 安徽品种猪肉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J]. 肉类研究, 2020, 34(4): 58-63. |
[14] |
李 素,其美次仁,王守伟,赵 冰,周慧敏,潘晓倩,吴倩蓉,朱 宁,刘 梦,张顺亮. 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J]. 肉类研究, 2020, 34(3): 39-44. |
[15] |
王 琳,李宇轩,范 维,李贺楠,高晓月,陈淑敏. 金银花提取物对冷却肉中假单胞菌黏附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2): 20-2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