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正>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处处都能看到霉菌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江南的零雨季节里更为明显.我们所食用的肉和肉制品也是如此.在生肉和加热肉制品里霉菌都能生长繁殖,腌制肉(包括干腌制品),如果措施不当,腌制期长,也可以看到丛生状霉菌菌丝体.在发酵和非加热肉制品中的干燥成熟过程中,不仅在制品表面,而且在内部也发霉.在半干肉制品中也同样可以看到有霉菌生长.
|
|
关键词 :
霉菌生长,
干腌,
零雨,
丛生状,
二次污染,
加工过程,
卫生管理,
产品质量,
加热温度,
青霉
|
收稿日期: 2018-01-30
|
[1] |
邢路娟,任晓镤,王紫旭,郝月静,张万刚. 体外胃肠道消化及跨膜转运对干腌火腿肽抗炎活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2, 36(10): 1-7. |
[2] |
黄晶晶,周迎芹,张福生,杨明柳,谢宁宁. 6 种安徽地方火腿不同部位特征香气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表征[J]. 肉类研究, 2021, 35(8): 28-36. |
[3] |
刘璐璐,闫利娟,李百合,王 洋,马俪珍,杨 华. 重组培根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J]. 肉类研究, 2020, 34(9): 18-24. |
[4] |
赵家艺,马梦斌,李亚蕾,柏 霜. 加热温度对酱卤牛肉质构特性及水分分布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7): 18-21. |
[5] |
苏 伟,王涵钰,母应春,母 雨,姜 丽,郑 璞,赵 驰. 不同烹饪方式对干腌火腿理化、感官及风味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6): 72-79. |
[6] |
阿尔祖古丽·阿卜杜外力,玉素甫·苏来曼,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0, 34(4): 8-12. |
[7] |
刘世欣,张雅玮,郭秀云,Putri Widyanti HARLINA,任晓镤,鲍英杰,朱玉霞,彭增起. 肉制品绿色制造——低钠干腌肉制品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0, 34(3): 82-87. |
[8] |
李儒仁,陈 雨,张庆永,顾明月,崔晓莹,杨文昇,赵志南,荣良燕,刘登勇. 扒鸡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J]. 肉类研究, 2019, 33(7): 49-55. |
[9] |
梁定年,薛桥丽,胡永金,张杰瑞,李建春,李世俊. 云南干腌火腿加工工艺及其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9, 33(4): 55-59. |
[10] |
田 星,陈 敏,周明玺,李宗军. 口腔加工过程中传统干腌肉咸味释放规律[J]. 肉类研究, 2019, 33(12): 1-6. |
[11] |
赵 冰,周慧敏,张顺亮,吴倩蓉,潘晓倩,李 素,朱 宁,刘博文,郭 雅,乔晓玲. 不同加热温度对滩羊肉品质特性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9, 33(12): 7-11. |
[12] |
柴子惠,李洪军,李少博,李冉冉,余思洁,李敏涵,贺稚非. 低盐腊肉加工期间品质和菌相变化[J]. 肉类研究, 2018, 32(11): 1-8. |
[13] |
惠 腾,戴瑞彤,彭增起,喻倩倩,田晓静. 重组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质与蛋白质的氧化[J]. 肉类研究, 2017, 31(9): 7-13. |
[14] |
戴照琪,罗 辑,肖书兰,徐幸莲,章建浩. 复合精油涂层对干腌火腿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7, 31(8): 1-5. |
[15] |
张敬竟,刘姝韵,王桂瑛,程志斌,谷大海,徐志强,普岳红,廖国周. 干腌火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7, 31(8): 60-63. |
|
|
|
|